近日,杭州迪视医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迪视医疗”)宣布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由英飞尼迪及欧普康视合作基金领投,新丝路资本、方富创投跟投,线性资本等老股东继续加持,凯乘资本担任本次交易的独家财务顾问。
图片来源:药智数据——投资格局
迪视医疗表示,融资将主要用于加速眼科手术机器人人体临床以及显微外科手术机器人等管线研发。
这也是迪视医疗在半年内完成的第二次融资。今年2月,在线性资本领投、高瓴创投跟投下,迪视医疗完成了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行业内卷激烈,新赛道有望破局
2000年,intuitivesurgical的达芬奇机器人获批上市,自此以后,全球手术机器人赛道成长迅猛,以强生、美敦力等器械巨头为代表的企业纷纷入局。
2010年,首台国产手术机器人获NMPA批准上市,而后,国内各科室手术机器人的研发进入百花齐放的状态,行业发展愈发蓬勃,手术机器人更加走向专业化趋势。
同时,行业厮杀日渐激烈,过去由腹腔镜手术机器人主导的市场已发生变化,显微手术机器人、软组织手术机器人,经自然腔道手术机器人等赛道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目光。
在重建、淋巴和眼部等手术中,手术机器人尚未被大规模使用,具有一定研发缺口。此外,在显微外科手术机器人领域,各大巨头涉足极少,中小创新械企有望借此破局。
显微外科手术常常在颅底这种神经血管交错复杂且空间狭窄处进行,由于生理颤抖及精细操作限度,人手很难实现精细化操作,显微外科手术机器人可克服这类困难。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显微外科手术机器人技术路径更为复杂,且涉及较多精密元器件,研发门槛较高。
医生操控迪视机器人用于20µm厚的鸡蛋薄膜剥离
图片来源:迪视医疗官方公众号
关于迪视医疗
迪视医疗成立于2021年7月,是本土显微手术机器人代表企业之一。以个性化的医工结合、基于主从控制的多自由度、独创的柔性结构为技术优势,迪视医疗也是国际率先实现眼科手术机器人高达3微米运动精度的团队之一。
迪视医疗布局研发的显微外科手术机器人拥有近20个超高自由度,能够辅助显微外科医生完成各种高难度、超显微精细灵巧操作,例如吻合直径范围为0.3~0.8毫米的淋巴管、血管或者神经,在耳鼻喉、淋巴外科、神经外科、整形外科等多科室均有重大应用价值。
医生操控迪视机器人用于活体兔视网膜下腔注射
图片来源:迪视医疗官方公众号
“迪视微锋”是迪视医疗研发的一款眼科手术机器人,也是国内首个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眼科手术机器人。今年5月,“迪视微锋”临床基地落户浙江省人民医院,迪视医疗表示,这标志着我国在眼科手术机器人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